2025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General-Purpose AI Code of Practice,下文称为《行为准则》),旨在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进行补充完善。《行为准则》由四个工作组的13名独立专家制定,并吸纳了来自1000多家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反馈。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于2024年8月1日正式生效,但该法规的大部分条款自2026年8月2日起适用。不过,鉴于“某些应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可能引发不可接受的风险”,该法规规定,针对人工智能部分用途的禁止条款于2025年2月2日起生效。
欧洲议会于2024年3月通过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为欧盟监管人工智能平台奠定了法律基础。法案大部分条款旨在避免人工智能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重大安全风险。该法案禁止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例如,未经授权抓取图像以建立人脸识别数据库、在工作场所和教育机构中使用情感识别技术等。对于欧盟执法部门,法案禁止“预测性警务”(predictive policing),同时原则上禁止应用实时远程生物识别(real-time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RBI)技术,仅允许在搜寻失踪人员或预防恐怖袭击等特殊情况下例外使用。
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治理规则和法定义务将于2025年8月2日正式生效。根据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要求,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必须上报其训练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在尊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这些数据必须记录在案。《行为准则》分为三个章节:透明度、版权保护、安全与保障。
透明度章节明确了签署方在推出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时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包括:1)制定并持续更新模型文档;2)通过公开网站或向欧盟人工智能办公室提供的联系方式披露相关信息;3)确保信息的质量、完整性与安全性。
版权保护章节要求签署方:1)制定、更新并落实版权政策;2)网络爬取时仅复制和提取合法访问的内容;3)网络爬取时须识别并遵守权利保留声明;4)降低生成内容侵犯版权的风险;5)设立投诉联络点并建立申诉机制。
安全与保障章节概述了签署方须遵守的十项承诺,例如,识别和分析系统性风险、建立安全与保障框架以及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公告,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将在未来数周内对《行为准则》的适用性进行评估。人工智能办公室将在一年后对新模型执行这些规定,并在两年后对现有模型执行规定,以确保投放欧洲市场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均符合安全与透明度要求。
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协会(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 CCIA)对《行为准则》提出了批评。该协会在声明中指出:“《行为准则》仍对人工智能供应商施加了不成比例的负担。考虑到该准则旨在阐明如何遵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一个在政治谈判中仓促通过的监管框架——当前的状况令人担忧。”
来源:武大知识产权与竞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