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今天(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走过30多年历程,其间经历了2017年、2019年两次修改。而本次修订是第三次修改,条文数量从原来的33条增加至41条。 
	  
	      这部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竞争秩序的法律,直面平台强制低价、数据侵权等“内卷式竞争”等问题。今天起开始实施的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如何改变当前平台经济的竞争逻辑?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整治互联网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助力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在网络交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先林指出,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大的亮点和核心突破就在于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应。 
	  
	      王先林:比如首次将治理“内卷式竞争”纳入立法,明确平台强制低价、数据滥用等新型不正当行为的违法性。同时也扩展了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范围,还建立多元治理体系,也精准回应了民生关切和相关执法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全网最低价”“百分百好评”等宣传广告非常常见,但背后可能会暗藏价格欺诈或者虚假宣传。“刷单好评”“虚假好评”让消费者防不胜防,难辨商品真实质量的好坏。 
	  
	      吉林通化市民 李女士:其实很多信息一看就完全是在刷评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再一个就是我在网购的时候遇到过那种虚假发货的,这个真的特别烦,就是买了东西之后,他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两个月都不发货。 
	  
	      浙江安吉消费者 朱沁怡:所以我现在买东西,基本是去看中评差评,来判断说这个东西能不能买了。 
	  
	      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门强化了网络竞争规则,明确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平台规则实施三类行为:一是强制跳转、恶意卸载等破坏其他经营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二是以不正当方式获取、使用他人合法持有的数据;三是滥用平台规则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恶意退货等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这意味着“流量劫持”“数据窃密”“网络水军”等乱象将面临直接法律规制。 
	  
	      比如,网络购物促销节期间,平台企业让平台内经营者“二选一”,或者强制其参与平台打折促销活动等,让不少平台内经营者尤其是部分中小网店商家“头疼”。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网店店主程佳然此前在某电商平台经营服饰类商品有三年时间。 
	  
	      程佳然:遇过平台强制要求参加“大促低价活动”,不参加就降流量,利润直接压到负数;还常被买家“仅退款”,衣服穿一周说“不合适”,货和款都没法追回,每月损失近2000元。 
	  
	      王先林指出,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平台强制低价”,并不是指正常的市场竞争中的一般的低价策略,而是特指平台利用其优势地位不合理干涉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的行为。 
	  
	      王先林:有几种典型的表现:第一种是平台通过格式条款、协议、算法或者数据控制等方式,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第二种情况是在促销活动期间,平台在未与商家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设定过低的价格导致商家亏损经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于不接受其低价要求的商家,平台采集搜索降权、流量限制、屏蔽店铺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 
	  
	      对于“平台强制低价”具体如何认定?王先林认为,需要包含“强制”和“不合理”两个关键要件。 
	  
	      王先林:“强制”就是看平台是否滥用了它的优势地位来实施不正当的干涉手段,而“不合理性”就是看这种低价要求是不是超出了合理的商业推广的范畴,导致商家难以获得正常的利润,甚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当下,网名、新媒体账号等已成为企业或个人在数字空间的重要商业标识,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于是有不少商家就动了“仿冒混淆”“搭便车”的心思。例如,“某某明星或者知名主播同款”,或者是自己搜索“李逵”却冒出来一堆“李鬼”,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 
	  
	      对此,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了对商业标识的保护,打击“仿冒混淆”“搭便车”等行为,在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传统类别之外,新增了网名、新媒体账号名称、应用程序名称或者图标等类别。对于“擅自使用他人新媒体账号”等新型混淆行为,执法中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王先林:首先是平台账号身份的虚拟性,因为平台账号常常使用昵称、头像,真实的主体往往难以认定;二是边界比较模糊,模仿风格、蹭流量这种行为是不是构成混淆,不能一概而论,可能还需要个案的判断;再就是相关行为的证据容易灭失,内容删除快,跨平台传播范围广。所以对这类行为将来需要加强技术取证的能力,比如说通过区块链来保存证据,并明确“足以引人误解”的判断标准,以提升执法的可操作性。 
	  
	      王先林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整治“低价-低质”的“内卷式”竞争,是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理念之一。 
	  
	      王先林:它通过明确规则底线,告诉所有的经营者:竞争必须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进行,而不能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为代价。这里边我们通常提到的就是“内卷”的问题,“内卷”在平台经济领域里常常表现为无序的烧钱大战,平台对商家的过度挤压以及对数据的恶性争夺。而这些正是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所重点规制的对象。比如说禁止强制低价有助于缓解商家间的恶性价格战,规范数据获取和使用可以遏制基于数据垄断的竞争壁垒,打击网络混淆行为可以保护创新者。 
	  
	      从早些年的“刷单好评”到今年以来外卖行业的“补贴大战”“低价混战”,这些消费痛点不仅影响购物体验,更破坏了市场秩序。如今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实施,对于这部法律能带来的改变,不少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期待。 
	  
	      山西消费者 薛女士:好处挺实在的,首先能少踩“虚假宣传”的坑,以后看评价下单能更放心。其次能避开“低价陷阱”,那些靠偷工减料、玩文字游戏的低价劣质商品应该会少很多。说到底,就是能让我们花钱更安心,选择权更有保障。 
	  
	      安徽省消费者 张晓妍:我觉得公平竞争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市场还是要有一个长远稳定的发展,不是说贪图一时的销量和流量。 
	  
	      王先林认为,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深刻改变平台经济的竞争逻辑,从资本补贴扩张转向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从而有效遏制“内卷式”竞争。 
	  
	      王先林:新法并非禁止所有竞争,而是引导竞争走向更高层次,它通过保护公平竞争,最终是为了激励真正的创新,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包括消费者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法不仅能够有效遏制破坏性“零和性”的“内卷”,更将为平台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注入稳定剂和助推剂。 
	  
	      来源:中国之声 
	  
	  
	  
	  
	  
	  
	  
	  
	  
	  
	  
	  
	  
	  
	  |